發布時間:2022-12-1 分類: 電商動態
新浪財經訊9月20日消息,近10年來,海爾在轉型中一直存在爭議,曾有媒體利用“海爾的衰落”,質疑“為什么10年內只增加了100億”;去年,海爾裁員再次受到批評。最近,海爾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解釋了海爾過去十年的探索之路和困難。所謂“天空還不夠,祖先還不夠,人民還不夠”,他說,海爾將在快速反復試驗中前進。
海爾學顛覆沒有榜樣
昨天,“第二屆海爾商業模式創新全球論壇”在北京舉行。在論壇上,張瑞敏發表了題為《人單合一2.0——為創建“共創共贏”生態圈模式進行的探索及實踐》的演講。
他說人們單人合一(人是雇員,單身用戶)提出十年,今天正式進入2.0時代。在1.0時代,海爾促進了員工與用戶之間的聯系,顯示出公司與市場的聯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出現了,并受到原始組織機制框架的限制。在2.0階段,海爾必須首先顛覆原有的傳統模式,第二是建立創造雙贏局面的新模式。
張瑞敏的共同創造和共贏有四個主要方面。首先是定位。原始企業的定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現在企業的定位不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打包的單元,而應該是互聯網的一個節點;第二,價值導向。傳統企業以客戶為導向,以銷售為導向,現在以用戶為導向,客戶是一次性交易,用戶不斷互動,不斷參與;第三,驅動力,“單打”,目標可以完成你如果你這樣做,你就不能讓別人去做。每個人都是制造者。第四,目的是企業家沒有邊界,目標是固定的,誰來贏得目標。
張瑞敏說,海爾原來的成功實踐現在必須放棄。在過去,海爾與其他公司的競爭地位是,它具有很強的執行力:一個決定繼續進行,并且可以分層實施。然而,今天所需要的不是行政文化,而是企業文化。一個人非常強大,但沒有必要讓他創業。
張瑞敏承認像海爾這樣成千上萬的人這樣的公司已經做出了這樣的顛覆。他曾訪問過歐洲和美國的公司。到目前為止,只有海爾家族。 “我去了歐洲和美國看我是否能找到一個學習模型,但我找不到它。中國過去沒有自己的管理理論和模型。一切都在學習國外。學習顛覆真的沒有任何作用。我們的方法實際上是正確的方向,但是很難探索,所以我們必須加緊探索反復試驗。 ”的
企業要靠利益把大家綁在一塊
張瑞敏認為,無論什么樣的企業,最重要的是兩類人:一類是外部用戶,另一類是內部員工。為此,海爾提出了“三方面”:企業平臺化,用戶個性化和員工創造。
企業平臺化,根據張瑞敏的計劃,未來海爾集團將完全由這些“小微公司”組成,海爾成為這些小微公司的股東之一。與普通股東不同,這些小型和微型公司必須在海爾平臺上運營。海爾不會控制他們,但會要求每個人一起工作。根據張瑞敏提供的數據,海爾剛剛開始擁有2000多家小微公司。現在,海爾擁有77%的小型和微型公司,年銷售額超過1億。更具代表性的是免洗洗衣機,雷神項目和互聯網金融平臺海蓉。容易等等。
“我們的平臺與電子商務平臺不同。目前世界上有三種類型的平臺:第一種是聚合平臺,電子商務等交易平臺;第二是社交平臺;第三是移動平臺,就像供應鏈一樣。我們希望為互惠互利創造一個雙贏的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獲益并成長。這個平臺上的所有各方都可以賺錢并賺錢。 ”他認為,傳統企業最大化企業的利益,現在互聯網時代必須是整體利益,依靠利益把大家聯系在一起。
用戶的個性化關注于體驗經濟。原來是“銷售經濟”,這可以使銷售更大,但現在它成為一種體驗經濟。互聯網公司的要求不僅效率高,而且精度高。為了實現用戶個性化,海爾正在進行探索。連接的工廠可以無縫,透明和直觀地與用戶交互。
員工的個性化是最好的理解,也是海爾內部的“動態合作伙伴系統”:員工從原來的工作執行者變為企業家;從雇主到有活力的合作伙伴;現在,海爾不再給員工報酬,這在海爾內部被稱為“斷奶”,薪水來自創造的用戶價值,你可以離開而不會得到你。員工不再是就業制度,而是成為客戶,“我不會給你一份工作,但我會給你一個創業的機會。 ”的
演講結束時,張瑞敏引用北宋王安石的“三個缺點”來表達改革的決心 - mdash; — “天變得無所畏懼,祖先的缺陷,不足”::上帝變得不害怕,如果你等待,那就是死路一條;你不能留在原始的經典,你必須創新; “這些話還不夠。”你必須認真,別人肯定會說不負責任的言論。